解决区块链上的「共有财悲歌」:公有区块链Nervos的CKB经济模型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85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以太坊创办人先前表示以太坊已经「近乎满载」,所谓的扩容不只是增加每秒交易量(TPS),还需要设计一套区块链上的机制,避免区块链上的资源遭到滥用,造成共有财悲歌(Tragedy of the commons)。除了以太坊 2.0 的种种升级提案,新的区块链透过经济模型的设计,这样难解的问题也可能会得到一些出路。

以太坊创办人 Vitalik Buterin 先前接受外媒採访时表示,以太坊已经「近乎满载(Almost full)」,而这里的满载并不是指容量满载,而是网路上的状态更新的要求过多,让每次智能合约在与矿工互动,要求变动状态时的费用不断上涨,这有可能导致新的开发者不再选择以太坊。

Vitalik Buterin 是在强调扩容的重要,这里的扩容,并非指单纯提升每秒可处理交易量(Transaction per second,以下简称 TPS),除了让区块链採用分片(Sharding),也要能在链下处理交易,像是状态通道、Plasma 等技术。

如下图所示,不同于以太坊,比特币的区块链上储存的是交易的最终状态,因此随着时间推移,区块链所需要纪录的状态数量是以线性增长的;而以太坊网路并不只是支付系统,而是全球计算机,也就是说,随着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Dapps 越来越多,网路上的互动越频繁,矿工要处理以及储存的状态是指数型成长。

– 比特币、以太坊区块链大小增长图表,图片来源:点我

因此,即便以太坊从工作证明(PoW)成功转换成权益证明(PoS),提高了 TPS,也只是暂缓的燃眉之急。

作为平台,未来势必有越来越多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s)」出现,在区块链上改变状态的成本也会再度增加到「临界点」,这也就是为何以太坊在开发蓝图的第四阶段除了权益证明之外,还需要再开发链下扩容机制。

为了解决状态滥用的问题,不少人提出区块链上的储存空间,应该视为一种资源。

用户所支付的交易手续费只是更改状态的费用,而不是要求矿工永久储存这个状态。其中 Nervos Network 就认为区块链上的储存空间,应该视为一种「资源」或是「公共财」,以租赁的方式出借,将资源的效用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