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佣金之后的战场,抢占「发现与讨论层」的人才是新券商

币小圈今天3阅读0评论


编者按:


从 GameStop 引爆的散户交易浪潮,到 Robinhood 宣布「金融超级应用」的愿景,社交交易正在从边缘现象演变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它们不取代券商,却在券商之上构建了新的发现与讨论层。


本文深入剖析 Blossom、AfterHour、Fomo 等新兴平台如何通过真实持仓数据、社群互动与交易整合,重塑散户投资者的行为路径与市场结构。在这个基础设施逐渐成型的过程中,谁能理解自己的用户,谁就能定义未来的金融入口。


以下为原文:



当 Benchmark 于 2025 年 11 月领投 Fomo 的 1700 万美元 A 轮融资时,这家硅谷最具选择性的风投公司对加密领域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押注。Benchmark 很少投资加密货币初创公司。该公司曾在 2018 年投资 Chainalysis,以及少数其他项目,但加密领域仍然不属于其典型投资组合。


然而,合伙人 Chetan Puttagunta 却加入了 Fomo 的董事会。Fomo 是一款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支持在多个区块链上交易数百万种加密代币。


Benchmark 投资的并不是另一个交易应用,而是社交交易基础设施——一个正在迅速成为散户投资者不可或缺工具的类别,重要性堪比传统券商。


不仅仅是 Degen:Blossom Social 的案例研究



Blossom 的 CEO Maxwell Nicholson 对「摩擦」有着比多数人更深的理解。


在打造社交平台时,如果一开始就强制用户绑定券商账户,往往会在用户旅程的起点制造巨大阻力。多数消费类产品会选择移除这个障碍,但 Blossom 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其设为强制要求。


这个决定乍看之下不合常理,直到你理解 Nicholson 想要构建的是什么。


Blossom 于 2021 年上线,正值 GameStop 引发的散户交易狂潮。那时 Reddit 上关于股票的讨论几乎都是匿名的——你看不到真实持仓,只能看到各种观点。StockTwits 虽然用户众多,但分享的内容大多未经验证。


Nicholson 想要构建的是一个基于真实投资行为的社交网络。通过 SnapTrade 等 API,Blossom 能够连接券商账户,验证用户持仓。这项技术已经成熟,问题是:用户是否愿意忍受这种「摩擦」。


结果是:他们愿意。


如今 Blossom 拥有 50 万注册用户,其中约 10 万人已绑定券商账户,代表着近 40 亿美元的资产。在平台上,约一半的持仓是 ETF,而非个股,最受欢迎的是标普 500 指数 ETF。


强制绑定账户塑造了平台文化。


Nicholson 观察到,StockTwits 虽然后来也加入了券商绑定功能,但是可选项。技术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 Plaid 或 SnapTrade 接入,但由于绑定不是平台的核心文化,用户并未广泛采用。而在 Blossom 上,几乎所有活跃用户都会分享自己的真实持仓,并通过验证获得徽章。这种「摩擦」筛选出了愿意公开投资组合的人,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社群氛围。


这种文化最终转化为商业模式。


Blossom 在 2023 年实现营收 30 万美元,2024 年达到 110 万美元,今年预计将突破 400 万美元,其中 75% 来自与 ETF 发行商的合作。


State Street 付费给 Blossom,以提升 SPY 在散户中的认知度,避免他们默认选择 Vanguard 的 VOO。VanEck 推广主题型 ETF,Global X 宣传其特色基金。目前已有约 25 家发行商与 Blossom 合作,因为这个平台能精准触达那些正在主动选择基金的散户。


这个模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 Blossom 的用户不是在做日内交易,而是在为未来几十年构建投资组合。当他们绑定账户并讨论持仓时,不仅为其他用户创造了内容,也生成了关于真实散户行为的数据。


Nicholson 介绍了 Blossom 每季度发布的 ETF 散户资金流报告。这些数据展示了用户实际如何使用资金,而不是他们在调查中声称的行为。由于数据经过券商账户验证,具备高度可信度,也因此具有商业价值。ETF 发行商愿意为这些数据付费,以了解自己的产品是否真正吸引了散户。


这 40 亿美元的绑定资产代表着真实资金,正在根据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做出真实的资产配置决策。


对 ETF 发行商而言,这不只是内容平台,而是一层新的金融基础设施。


散户主宰世界,但是哪一类散户?



社交交易的爆发揭示了一个事实:散户并不是一个同质化群体。这个赛道中真正跑出来的平台,服务的都是截然不同的用户群体——他们的风险偏好、投资周期、动机都不一样。


AfterHour 面向的是 WallStreetBets 社群。创始人 Kevin Xu 在迷因股热潮期间,以「Sir Jack」的身份在 WallStreetBets 上公开分享每一笔交易,将 3.5 万美元变成了 800 万美元。他打造 AfterHour,就是为了服务这类用户。平台允许用户以匿名身份分享持仓,但必须通过绑定券商账户来验证。用户分享的是具体金额,而非百分比。股票聊天室的氛围更像是交易版的 Twitch 直播。


2024 年 6 月,AfterHour 获得 Founders Fund 和 General Catalyst 的 450 万美元融资。平台人气极高,据称 70% 的用户每天都会打开 App。他们不是每季度查一次报表的被动投资者,而是把市场当作娱乐和社群的活跃参与者。平台已向用户推送近 600 万条交易信号,验证的持仓资产超过 5 亿美元。


Fomo 则瞄准的是加密圈的「Degen」。这群人希望能在任何区块链上交易任何代币。Fomo 的创始团队通过列出 200 位理想天使投资人,并通过人脉进行引荐,最终争取到其中 140 位,包括 Polygon Labs CEO Marc Boiron、Solana 联合创始人 Raj Gokal,以及前 Coinbase CTO Balaji Srinivasan。



Benchmark 投资 Fomo 的契机,是三位不同的人向合伙人 Chetan Puttagunta 推荐了 Fomo 的两位创始人 Paul Erlanger 和 Se Yong Park。他们曾在 dYdX 共事,并坚信 Fomo 的愿景:打造一个超级应用,让用户可以在任何区块链上交易所有加密资产,并内嵌社交功能,实时跟踪朋友和 KOL 的交易。


Fomo 面向的是那些希望随时随地交易,从比特币到冷门迷因币的用户。App 收取 0.5% 的交易手续费,但会吸收链上 Gas 费用,这对关注主流币的用户非常有吸引力。比如你可以在周日凌晨 3 点交易 Solana 代币,而无需担心网络费用——传统市场的「摩擦」在此显得格外明显。


2025 年 6 月,Fomo 接入 Apple Pay,用户下载后即可开始交易。平台营收迅速增长至每周 15 万美元,日交易量达 300 万美元。到 9 月融资完成时,日交易量已达 2000 万至 4000 万美元,日营收达 15 万美元,用户突破 12 万人。


这波增长验证了 Puttagunta 的判断:社交交易已经不只是一个功能,而是一层新的基础设施。这些平台正在构建散户发现、讨论和执行交易的长期架构。


Blossom 则有意吸引长期投资者。用户在平台上讨论是否应将投资组合倾向于小盘价值股或国际市场。约 37% 的持仓是标普 500 ETF,其余 63% 包括分红基金、备兑期权 ETF、加密 ETF、固定收益产品和个股 ETF。用户普遍采用「核心-卫星」策略:以广泛市场为基础,围绕特定主题进行配置。


这些平台服务的用户群体截然不同。


在 Blossom 上讨论 SCHD 分红收益率的用户,和在 Fomo 半夜交易特朗普迷因币的用户,显然不是同一类人。他们都是散户,但目标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对市场的态度也不同。


平台的成功在于精准选择受众。


Blossom 强制绑定券商账户,筛选出愿意分享真实持仓的认真投资者;AfterHour 的匿名透明机制吸引了希望建立信誉但不愿暴露身份的交易者;Fomo 的多链接入则服务于习惯全天候交易的加密原住民。理论上,这些平台都可以服务所有散户,但它们都选择了不这么做。


金融超级应用的逻辑



2025 年 9 月,Robinhood 宣布推出「Robinhood Social」,从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验证了社交交易的趋势。当那个曾将交易佣金「商品化」的平台开始加入社交功能,说明整个券商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变化。


Robinhood CEO Vlad Tenev 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场线下活动中表示:「Robinhood 不再只是一个交易平台,而是你的金融超级应用。」


此次发布包括 AI 驱动的定制指标、期货交易、做空机制、隔夜指数期权,以及多个独立券商账户的支持。但最核心的更新是 Robinhood Social——一个内嵌在 App 内的交易社区,支持真实交易验证和实名档案。


这些功能几乎复刻了独立社交交易平台的核心体验:用户可以实时查看交易进出点,讨论策略,关注其他交易者,并在信息流中直接完成交易。他们可以查看一年的盈亏情况、每日收益率和历史交易记录。每个档案都经过 KYC 验证,确保是真实用户。甚至可以根据公开披露的交易记录,关注政客、内部人士和对冲基金,即使这些人并不在 Robinhood 上活跃。


Robinhood 将社交功能设为「邀请制」,说明他们意识到这个赛道的重要性。平台拥有 2400 万个资金账户,具备强大的分发能力。它曾引领零佣金交易,并长期捍卫「订单流支付」这一盈利模式。而现在,它开始布局社交层,因为券商本身也面临「商品化」的风险。


零佣金已成为行业标配,移动端体验是基本要求,碎股交易也已普及。Robinhood 在 2015 年的差异化优势,如今在 Charles Schwab、Fidelity 和 TD Ameritrade 上都能找到。下一轮竞争焦点,是「社区」和「对话」。


Robinhood 的动作证明,社交交易不是一个附加功能,而是一层基础设施。当用户数最多的散户券商开始加入社交功能,说明这个赛道已经被独立平台验证并证明其价值。


这一步的时间点也透露出防御姿态。Blossom、AfterHour 和 Fomo 正在抢占不同类型散户的心智。它们不需要自己做券商,而是通过 API 连接现有券商。但它们掌握了「发现」和「讨论」这一层——投资者决定买什么的地方。如果交易发生在 Robinhood,而讨论发生在别处,Robinhood 就可能沦为「管道」。


社交层带来的用户粘性,是执行层无法替代的。如果你的朋友都在 AfterHour 上交易,你在 Blossom 上关注的投资者也不在 Robinhood,那么迁移的不只是资产,还有社区、讨论和决策的语境。Robinhood 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开始应对,但它是在跟随,而不是引领这个赛道。


社交媒体正在成为市场基础设施




社交交易平台正在融合散户投资中原本分离的两个功能:金融媒体与市场基础设施,形成一体化的用户体验。


想象一下华尔街专业人士的工作方式。他们每年花费 2.4 万美元订阅 Bloomberg 终端。终端的价值不仅在于数据或交易功能,而在于其整合的工作流:专业人士可以在一个界面上同时查看市场、阅读新闻、分析图表、与其他交易者聊天并执行交易。Bloomberg 的即时消息系统至今仍被广泛使用,正是因为它嵌入在交易流程中,而不是迫使用户在不同平台间切换。


社交交易平台正在为散户构建类似的体验。StockTwits 拥有 600 万用户,实时讨论市场。创始人 Howard Lindzon(也是「Degen 经济指数」的提出者)早在 2008 年就推出了这个平台,远在散户交易热潮之前。这个社区关注的是「现在正在发生什么」,而不是 CNBC 三小时前报道的内容。2021 年 GameStop 暴涨时,讨论发生在 Twitter、StockTwits 和 Reddit,而不是传统财经媒体。


Blossom 将这一理念与真实持仓数据结合。用户绑定账户并讨论自己的实际持仓时,所产生的内容不仅服务其他用户,也成为平台的数据来源。ETF 发行商愿意为曝光付费,因为散户是在社交信息流中发现基金,而不是通过 Morningstar 评级或理财顾问推荐。


AfterHour 的机制是:当你关注的人进行交易时,平台会实时推送交易信号。这种即时性带来的紧迫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当你尊敬的投资者买入某只股票时,你能第一时间看到,而不是等到收盘后在 CNBC 上看到当天热点。


Fomo 则让用户在交易数百万种加密代币的同时,看到其他人持有哪些资产。社交信息流会显示哪些代币正在获得关注,甚至早于主流加密媒体的报道。发现过程由社区驱动,而不是由中心化编辑决定什么值得报道。


这种整合解释了为何传统财经媒体难以吸引年轻投资者。CNBC 仍采用广播模式:主持人讲解,观众被动收看。媒体消费与交易执行之间的割裂,制造了「摩擦」。年轻投资者不看有线电视,也不等待市场总结。他们在手机上实时获取内容,并做出决策。


社交交易平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内容创作变得「参与式」。用户通过交易和讨论创造内容,平台既是媒体公司,也是由用户生成信号的社区。这种结构反映了年轻群体的媒体消费习惯——他们不区分「创作」与「消费」,社交交易平台正是这种行为在金融市场中的映射。


这些平台的商业模式也体现了媒体与基础设施的融合。Blossom 的收入来自 ETF 发行商购买曝光位,类似媒体公司出售广告。但这些广告与真实持仓数据结合,发行商可以判断产品是否真正吸引用户,并按实际效果付费。AfterHour 和 Fomo 则通过交易手续费盈利,类似券商的执行收入,但交易发生在社交语境中,由社区驱动发现。


这些平台并不试图取代 CNBC 或 Bloomberg,而是取代了「媒体消费与交易执行割裂」的体验。真正的创新在于整合:当发现、讨论与执行在一个工作流中完成,无需切换平台时,平台本身就不再是一个 App,而是一层新的金融基础设施。


交易数据,正在成为产品本身



社交交易平台正在生成一种前所未有的数据集,这些数据本身就是产品,独立于产生它们的社交功能。


Blossom 目前已连接约 40 亿美元的资产,这些数据揭示了真实的散户行为,而非他们声称的偏好。传统市场调研依赖问卷,询问投资者持有哪些资产或计划买什么,但这类调查常常受到选择偏差、记忆误差和理想化回答的影响。而 Blossom 通过券商账户连接,直接验证用户的真实持仓。


Blossom 每季度发布散户资金流向 ETF 的报告,揭示哪些品类正在吸引资金,哪些则出现流出。这些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散户交易如今已占据显著市场份额。2021 年,散户交易活跃度迫使机构投资者调整策略,而这种活跃并未随着 GameStop 的退潮而消失。


ETF 发行商愿意为这些数据付费,因为它能揭示他们的产品是否真正打动了散户。State Street 与 Vanguard 竞争 S&P 500 ETF 的散户资金,VanEck 与 Global X 争夺主题型 ETF 的流量。他们需要知道,散户是否真的在买他们的基金,而不仅仅是听说过。


Blossom 能提供答案。当 37% 的连接资产集中在 S&P 500 ETF 上,说明这个品类具有广泛吸引力;当备兑期权 ETF 出现强劲流入,说明市场对收益型产品有真实需求;当加密 ETF 被广泛采用,说明散户的兴趣已不止于交易所上的投机行为。这些数据来自真实持仓,而非问卷或焦点小组。


AfterHour 的持仓验证机制揭示了 WallStreetBets 社群真正交易的股票,而不仅仅是讨论的热门股。许多股票在社交媒体上热度很高,但实际交易量很低。AfterHour 能通过用户绑定的真实持仓,区分「噪音」与「信号」。平台连接的 5 亿美元资产代表着真实资金,正在跟随社区讨论做出交易决策。


Fomo 的交易数据则揭示了哪些加密代币在散户中真正获得采用,而不仅仅是炒作。平台承诺支持在所有区块链上交易数百万种代币,其中多数最终会失败。但哪些代币能持续获得交易量,哪些只是短暂爆红,这些数据对理解散户行为至关重要。


随着散户交易在市场中的占比不断上升,这些数据的价值也在提升。社交交易平台正在收集传统数据提供商难以获取的信息。散户不会提交 13F 文件,也不会公开报告持仓。券商数据通常是各自封闭的,而社交交易平台通过用户连接跨券商聚合数据,打破了传统的数据孤岛。


这些平台的商业模式也因此成立:它们不是靠交易频率赚钱,而是靠信息流。Blossom 不需要用户频繁交易,只需要他们真实分享持仓,数据就有价值。这种模式与传统佣金制或订单流支付的券商逻辑不同,激励机制也随之改变。


数据产品也构建了护城河。一旦 ETF 发行商开始依赖 Blossom 的季度报告制定策略,他们就对数据产生了依赖;一旦 AfterHour 向对冲基金展示散户的真实交易行为,这些信息就成为其投资流程的一部分。这些平台不仅是散户的基础设施,也正在成为机构理解散户行为的工具。


交易,已成为一种消费行为


社交交易基础设施正在成为市场的永久架构。虽然各平台面向的用户群不同,但它们共享相同的底层逻辑:真实持仓、实时讨论,以及建立在透明性而非交易量上的商业模式。


支撑这一基础设施的技术已无法逆转。券商账户连接 API 已经存在,并将持续优化。实时验证持仓的能力,任何平台都可以接入。问题不在于社交交易基础设施是否存在,而在于哪些平台能抓住哪些用户群体。


由 GameStop 引发的散户交易浪潮并未退潮。2021 年开户的散户并没有在迷因股退热后关闭账户。数据表明,他们仍在持续参与市场。这些投资者需要服务其投资流程的基础设施——一个能无缝整合发现、讨论与执行的平台。


传统券商可以添加社交功能,Robinhood 就是例证。但那些从社交出发、再整合交易功能的平台,可能拥有结构性优势。Blossom、AfterHour 和 Fomo 无需自己做券商,它们通过 API 连接所有券商,让用户在自己熟悉的平台上交易,同时参与社交社区。


这些平台的商业模式也验证了可持续性。Blossom 的营收在两年内从 30 万美元增长到 400 万美元,说明 ETF 发行商愿意为触达散户付费;AfterHour 的日活数据表明社交交易能形成用户习惯;Fomo 的交易量增长则证明加密原住民渴望社交化的交易体验。这些不是一时的产品,而是服务真实需求的基础设施。


监管环境也在支持而非阻碍这一架构。社交交易平台不持有资产,也不执行交易,它们提供的是围绕真实持仓的社区与讨论。这种结构避开了券商面临的大多数监管复杂性。平台与合规券商合作,而非与之竞争。


未来的发展路径将是持续细分。更多平台将出现,服务特定的散户群体:有的专注期权交易,有的服务分红收入投资者,有的面向新兴市场。它们将围绕真实数据构建社区,并整合交易执行,而无需成为券商。


最终胜出的,将是那些真正理解自己用户群的平台,而不是试图服务所有人的平台。散户不是一个统一群体,成功的社交交易平台正是在产品设计、商业模式与社区文化中体现这一现实。Benchmark 投资 Fomo 的决定也验证了这一逻辑:他们投资的不是一个试图服务所有散户的平台,而是一个专注服务加密原住民、支持他们在社区中交易数百万代币的平台。


社交交易基础设施并不一定要取代券商,而是在券商之上加了一层——在这层里,社区、讨论与发现正在发生。这一层,正在变得和券商本身一样重要。构建这层的平台,正在打造散户投资者的永久市场架构。